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的恩怨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占全部肿瘤死亡人数的1/5,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如今,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罹患胃癌的比率则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因为年轻人体质好、耐受性强,漏诊、误诊的情况更经常出现。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成虹指出,18~20岁的年轻人应当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普查,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此外,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每年新增胃癌患者中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感染者一般在儿童期被感染,自愈率极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长期共餐则有被传染的可能。
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
感染Hp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从吞食活菌自愿者试验结果可见,感染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疗或未彻底治疗,而发展为慢性胃炎。急性感染潜伏期2~7天,胃镜下表现为胃窦急性充血糜烂,组织学检查黏膜层有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重者出现呕吐。现已有足够证据表明,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炎Hp检出率54%~%,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为90%以上。不仅引起胃窦炎,也可引起胃体底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见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胃和十二指肠溃疡(GUDU)的发生、发展、愈合及复发过程中,Hp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GU中Hp检出率多在80%以上,DU中检出率多在90%以上。有82.5%的DU患者十二指肠并发胃化生,胃化生和Hp感染是发生DU的先决条件。目前认为根除Hp是治愈和防止溃疡复发的关键。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一般认为与Hp阳性慢性胃炎相关,根除Hp治疗可使77%~83%胃MALT淋巴瘤消退。因而,提倡对其作积极的Hp根除治疗。长期Hp感染者胃腺癌的发病率增高,并认为与CagA和VacA基因有关,产CagA蛋白和VacAs1/ml基因型的Hp菌株诱发胃癌的发生率更高。Hp感染还和Barrett食管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关系密切。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是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发展为胃癌,大家不必对其产生恐慌。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饭前便后洗手,讲究饮食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分餐,直至其完全治愈。
怎样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可从以下四点着手:
1.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中国有不少婴幼儿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南京曾有1岁多的孩子得胃病住院的事,后来查明是奶奶喂食时习惯用嘴吹凉食物,甚至先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碎后再喂孩子,从而把自己的胃病传给了孙辈。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2.我们有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在相互传染。当然,这种用餐方式还可传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国医学家早就呼吁:要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3.科学家在一些拉美国家的饮水中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还发现这些细菌可在河水中存活3年。专家也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4.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我们也提醒大家,要重视自己身体发出的不良信号,如经常感到胃痛、胃胀、胃部不适、嗝气等症状,应尽早接受胃镜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请长按青海白癜风医院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f/9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幽门螺杆菌HP,你了解多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