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用药 > > 正文 >

幽门螺旋杆菌Hp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存活在胃黏膜里面的特殊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微需氧,在空气中或者绝对厌氧环境下很难生存。它主要生存在胃黏膜组织,胃小凹是幽门螺旋杆菌生活的温床。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发炎,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幽门螺旋杆菌(Hp)是胃癌的第I类致癌原。那么,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意味着将要患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作为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一样并不是胃癌发生的直接原因,只是会增加患病的风险。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最重要的胃癌危险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Hp)主要通过口-口或者粪-口途径传染。预防措施包括:采用良好的公共卫生措施,彻底地洗手,食用经过适当加工的食物,饮用安全、干净的水。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分餐或使用公筷,避免口对口喂食小孩,避免与患者接吻,以免出现“一人感染,全家都会”或治疗后反复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包括:

1.经内镜的检测:快速尿素酶检测、组织学、培养等。

2.不经内镜的检测:粪便抗原检测、全血血清学检测、C13尿素呼气试验、C14尿素呼气试验。

检查前至少2周内未使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和4周内未服用抗生素。

我国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将近60%-70%,感染者中很一大部分并没有胃部症状,或者不产生明显的“破坏”,长期潜伏,伺机而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转归不同人之间差异很大,是否发病或产生危害与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是否需要治疗主要依据是否有胃癌家族史、胃粘膜病变情况(萎缩、糜烂、肠化、溃疡等)、有无症状、有无心理负担等因素。所以,并非所有Hp感染者都需要根除治疗,也不意味着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将来就一定会得胃癌。如果幽门螺杆菌与你和平共处,那也就不必赶尽杀绝,可以做个胃镜检查一下是否存在胃黏膜损伤,并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即可。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需要进行根除治疗:

1、既往或目前患有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不论有无并发症;

2、有胃癌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

3、胃癌切除术后

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

5、胃粘膜病变严重(例如:糜烂、肠化或黏膜萎缩等)

6、消化不良(例如:腹胀、反酸、嗳气等)

7、心理负担大的人(目前国内外共识意见为:年龄45岁、无报警症状者,支持根除Hp,但在治疗前需与受治者说明这一处理策略可能潜在某些风险(如漏检恶性病变、药物不良反应等);而对年龄≥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则需先行内镜检查。)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目的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临床上,当幽门螺杆菌彻底根治后,胃癌的前期病变如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等都会明显缓解。

1.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或甲硝唑和克拉霉素。

在全球被接受和使用。

标准的PPI为基础的疗法在30%的患者中会失败。在最近几年中根除率下降至70–85%,部分的原因是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增加。

延长疗程可能提高根除率,研究提示可以将7天的疗程延长至14天。

2.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四环素。

服药比三联疗法更困难。

根除率相同或更高。

治疗方法和疗程:各方案均为2次/d,疗程7d或10d(对于耐药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到14d,但不要超过14d)。服药方法:PPI早晚饭前服用,抗生素饭后服用。

抗生素耐药性是根除治疗失败和Hp感染复发的关键因素。

如果治疗失败,可以考虑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如果可能,避免使用Hp耐药的抗生素。









































2015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海口行活动
2015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海口行活动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131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