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里的
那些“小东西”
最近苏大夫看了些关于微生物的资料,书里提起人体免疫力的稳定度,相当一部分程度依赖我们体内微生物菌落的平衡。
有些微生物能够激发免疫力,而一些微生物能起到类似激素作用来抑制免疫力过激。这些微生物无时不刻地帮助我们维持着生命的动态平衡。
近年来有研究提出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性与医疗中抗生素滥用、畜牧养殖饲料中的抗生素的添加、过度清洁的少菌环境、剖腹产或人工喂养造成母体菌群生态无法移植婴儿等原因都有密切关系。
你可能会想到:补充益生菌有没有用?貌似是个好主意!不过,事实上,文献资料给的答案可能不让人满意:益生菌只是目前发现人体内微生物的一小部分,体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不是那一小部分益生菌就能完全决定的。所摄入的益生菌也不见得愿意在你体内的生态圈里安分扎根。
所以靠喝酸奶或补充益生菌来改变体质只是个妄想。当然,如果卖酸奶或益生菌的老板是我,我也会自卖自夸的。
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从一个病例说起:
一位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前来就诊,表现为胃时胀满、轻微疼痛、口苦而粘、口中异味等;患者不愿意采用抗生素三联疗法杀灭幽门螺杆菌,就诊于我;根据诸多症状辨证为“肝胆湿热,脾胃升降失调”,以柴胡系列方药加减治疗一段时间;患者自觉已无不适,于是再行复查,欣喜发现:胃部糜烂已愈,而幽门螺杆菌从阳性转为阴性!
患者高兴地说:大夫,您开的中药效果真不错,幽门螺杆菌都被杀死了!我笑着回答:那可不是我杀死的,我不过是根据中医方法辨证论治罢了。我所开的药方里,并无一味药的目的是杀灭幽门螺杆菌啊!~
那么幽门螺杆菌为何能下降至正常范围呢?
这不禁让我思考:中医的治疗是透过宏观的整体角度调整脏腑气血,目的是恢复“以平为期”的动态平衡,而不是一味地剿灭各种细菌病毒。
就像潮湿的木头长出蘑菇,我们可以直接清除它,但由于木头仍然潮湿所以可能再萌发,因而改变木头的潮湿貌似是更好的选择。
如此一来,幽门螺杆菌超标也许只是内环境失衡的结果,而非造成胃病的最重要原因。或可解释中医整体思维之所以能改善HP超标,主要在调节HP赖以稳定的内环境(注:HP为幽门螺旋杆菌英文缩写代称)。
患者又问了:我父亲也查出了幽门螺杆菌超标,胃也不太好,我能不能把我的药也给他服用?
我解释到:这不符合中医治疗思路。中医治病必须量身定制,即便相同的病,内在机理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是慢性胃炎合并HP超标,该患者是“肝胆湿热,脾胃升降失调”,而他父亲属于“中焦虚寒”,所以我选用理中、建中汤类加减治疗;顺利的是,当症状改善后,HP也降至正常范围内。
思
考
通过这两则病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两个病例所用的方药不同,但幽门螺杆菌都乖乖地缩回正常范围?是柴胡剂的柴芩、理中汤的姜参、亦或建中汤的桂芍将它们杀灭了吗?幽门螺旋杆菌的问题可以直接对应于湿热或是虚寒吗?
其实并未有研究表明这几种药材具有“杀HP”的效果。
湿热、虚寒绝不能等同于幽门螺杆菌,应该说是它所生活的环境,是促使HP超标的一种“失衡生态”。就像湖泊上绿藻泛滥是因为浮游生物减少,浮游生物减少是因为小虾多了,而小虾多了是因为小鱼被人类过度捕捞、或湖泊污染而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就像泛滥的绿藻,被当成人人喊打的替罪羔羊,殊不知它可能只是胃里生态环境破坏的反应性指标,是结果,而非原因。
苏冠宇
中医,是一种生活态度......
-END-
文字:苏冠宇
排版:einoyao
图片:net
往期回顾
精选丨幽门螺旋杆菌,格杀勿论?
杏园医话
一个中医药文化交流的平台
杏园医话
扫码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zz/1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