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幽门螺杆菌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杀灭幽门螺杆菌治疗胃病是没有道理的

原文题目:你需要将幽门螺杆菌赶尽杀绝吗?

作者:木森

谈到幽门螺杆菌,许多人都会感到身上发麻,甚至胃也会不自觉地痛一下。

是的,没错,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也与胃癌有着明显的关联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一心想着将它赶尽杀绝,不惜冒着抗生素带来的巨大风险。

然而,幽门螺杆菌可能并不仅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

早在年的时候,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的马汀·布莱泽教授(MartinBlaser)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于人类以及我们类人猿祖先的身上……所以幽门螺杆菌定植可能会存在好处。』

事实上,在人类的种群的开始,幽门螺杆菌就已经寄生在人类的胃中了。除非用抗生素的根除,幽门螺杆菌通常会伴随人体一生。而它在人胃中的消失,仅仅是这20多年来的事情。

在之后的研究中,布莱泽教授前瞻性的观点得到了证实。

在年,一篇题为《停止杀死有益菌》的文章发布于自然杂志上,其中的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缺少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哮喘、枯草热以及皮肤过敏。

并且,作者表示:『当幽门螺杆菌从人类的胃中消失后,人们更容易患上食道反流症,以及其并发症,比如巴雷特食管和食道癌。』

不仅如此,这种细菌并不一定致病。

根据印度金奈胃肠病学家Ramakrishna的调查,在印度人中,每10个人中就有7人感染有幽门螺杆菌,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任何疾病症状,并且只有一小部分人患上了胃溃疡。

并且在老鼠实验上发现,在胃中存在的其他微生物可以抑制由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炎症。

该项研究发布在《感染与免疫》期刊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胃中存在大量梭状芽孢杆菌的老鼠在接种幽门螺杆菌后,炎症水平要低得多。

这项研究的领导人凯伦·欧特曼表示(KarenOttemann):在小肠中的梭状芽孢杆菌能够降低炎症。可能就是类似的原理,胃中的梭状芽孢杆菌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虽然研究还未在人体上进行,但我们或许能够做出这样的假说:对于一部分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一种结果——其原因是消化道菌群的失调,缺少了抑制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学家马汀·布莱泽认为:“身体内菌落的组成的改变是造成一些人类疾病的原因。”并且他表示:“幽门螺杆菌可能是一个‘指示生物’,它发出提醒,告诉人们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

谁需要根除?

一些主流医学的医生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测试-阳性-三联疗法根除』。但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毕竟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治疗方案,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失调。

并且《临床治疗基本机制》杂志上也有文献表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对非溃疡性的消化不良没有帮助。

《TheMicrobiomeSolution》的作者RobynneChutkan医生表示: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没有必要的根除可能会导致食道炎甚至食道癌……在某些患者身上,食道反流症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常出现的症状……幽门螺杆菌能保持胃饿激素的平衡,胃饿激素(ghrelin)是一种由胃肠道产生的激素能使人产生饥饿感,缺少了幽门螺杆菌的孩子可能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吃东西……所以,我只建议存在胃溃疡、胃癌或有明显胃癌倾向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

《TownsendLetter》年发布的了一篇指导:

『临床医生在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后会选择去根除……但这种一旦检测到就根除的方式可能对病人不是最好的,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指导。有一项广泛的共识是:患有胃溃疡、胃MALT淋巴瘤、早期胃部肿瘤以及和胃癌一级相关的病人需要治疗。携带有胃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需要检查是否存在血小板缺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缺铁性贫血。

显然,仅仅是幽门螺杆菌阳性不足以要求立即治疗,除非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表明了潜在的风险大于治疗导致的损失。

怎样治疗?

《TownsendLetter》的文章表示:三联疗法是主流医学的标准,但目前的根除率是70%左右,在经过一轮治疗的患者中根除率更低。

幽门螺杆菌在低PH胃黏膜中的定植和抗生素耐药性是造成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形成的生物膜以及其细胞内的复制也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

该文章评估了多种治疗方案,结果得出,在标准三联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抗生物膜酶、乳铁蛋白、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以及槲皮黄酮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降低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

我个人在年经过三联疗法治疗后,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IBS-C、食物过敏和不耐受,其次出现了许多肠外症状,如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在14年8月开始的合理膳食后(排除麸质等致敏源,益生菌、维生素D以及肠道修复的膳食补充),症状才慢慢改善。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不会轻易地去杀死原本就在我体内的细菌。如果迫不得已,我会在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高品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并在抗生素疗程过后持续1个月。

邹医生提醒:对于当今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的杀菌运动,我的主张是辩证看待。但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有人提出抗菌素滥用的危害,另一方面却一直在滥用,这些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普通民众看不到最深一层的问题,所以一直想写一篇科普性文章。避免大家深陷危局却如坠云雾,任人宰割,却不能发一言。然而中医不被世人广泛认可的情况下,难免有“忽悠”的嫌疑。但是这样一篇文章足以支持我的观点,所以摘编在这里,如果大家觉得有用有道理,就转发给你的朋友,尤其是那些长期奋战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的人。

我坚信:确定一个元凶首先要确定这个元凶案发时出现在案发现场、同时要有作案动机、作案手段、作案过程然后证据又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这些动机手段过程,然后才可以确定,嫌疑人是有罪的,需要制裁!在一个仅仅是发现嫌疑人到过现场、甚至不是到过,而是本来就是土著居民的一个人,留下了生活的痕迹就认为是罪犯,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只是发现在那里,至于如何损害机理语焉不详,所以我可以认为,这又是药物生产企业和商人(我不贬低商人,没有商人我们的生活不会如此方便)联合部分医生的又一次恶作剧式的行为!受害的除了民众还有无辜的微生物生态平衡!历史上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反应停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大家可以网络搜索反应停看一下)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发现者讲述了一个情节博取了人们的同情和信任,那就是他们喝下了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并声称从此得了胃病。这就让人们觉得发现这真的很伟大,竟然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太伟大了,而且结果是得了胃病。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任何不适合进食的东西都可以导致胃病,实际上这根本就没有意义。有人也许会说它本来没有幽门螺杆菌,此后就发现了这种生物,这也很好理解,因为生物包括幽门螺杆菌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适者生存,幽门螺杆菌生长在哪里是根据这个原则,和幽门螺杆菌是否致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可以推理。如果真是幽门螺杆菌做的案,那就应该是:所有的某一类胃病(当然,发现者可以任选一种)都检出了幽门螺杆菌,然后所有的没有这种病的都没有幽门螺杆菌,所有的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杀灭幽门螺杆菌后都痊愈了,如果出现有一例并非如此就可以推翻这个论断。但是实际并非如此,许多没有任何症状因为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被医生的教育下开始标准正规治疗后出现了胃病表现、失眠、头痛等不适;也有很多患者(既有症状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经过治疗症状有缓解,检查幽门螺杆菌消失,停药后症状反复,检查也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医生起初的狡辩是又复发了,当看到没有幽门螺杆菌的报告时又说是检查有误差,再次检查还没有的时候,患者就丧失信心了,此时医生又出一招:神经官能症。如此种种只能更加也支持上文的科研观点,支持我的看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幽门螺杆菌只是一群逐臭的“苍蝇”,如果那里没有“臭”,苍蝇不会到那里去!所以苍蝇是无辜的,杀死所有的苍蝇,还会有别的生物来分解那一堆臭!垃圾没了,苍蝇就走了,苍蝇是功臣!

本文转载自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by/1028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xwoa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幽门螺杆菌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