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胃部细菌,是可以引发胃部疾病的,常会引起慢性肠胃病以及胃溃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还有可能发生恶性病变,诱发癌症。
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的生存能力极强,可以寄生在胃粘膜,藏在胃小凹中,能避免胃酸环境的影响,还能分泌尿素酶,从而产生氨,所以可以生活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里安然无恙。也不易随着食物排出体外。
幽门螺杆菌,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如今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品种。幽门螺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吸收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1、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源
早在年,幽门螺旋杆菌就已经被列为了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源。
相关数据统计发现:67-80%的胃溃疡、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与它有关,且能增加4-6倍的胃癌风险!
2、没有禁忌症,必须杀灭幽门螺杆菌
知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不一定会得胃癌的消息。估计不少人都会松了口气,甚至认为治不治疗都没关系。其实不然。
首先,你要明确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级致癌物;
其次,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不局限于胃部,还会增加消化道溃疡、肝脏病变、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风险;
而且,年最新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也有预防胃癌的作用。
因此,一旦查出幽门螺旋杆菌,只要没有杀菌的禁忌症,建议必须杀灭。
3、幽门螺杆菌感染≠%得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从感染发展到胃癌,还需要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这四个阶段。
因此,只要我们及时阻断肠上皮化生以及之前的病变,同时清除幽门螺杆菌,就能极大程度上的阻止胃癌的发生。
Hp转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7亿人受其感染,与传播途经密切相关!
1、饮食不卫生,爱吃生食:不少人常流连于路边摊等卫生情况得不到保证的饮食场所,容易增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
而这类人常青睐于刺激性饮食,包括辛辣、烟酒、浓茶等,可造成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给幽门螺旋杆菌有机可趁。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喜食三分熟牛排、生鱼片、生蚝等,甚至饮用河水、池塘水,也暗藏危机。
2、口腔、唾液等口口传播:幽门螺旋杆菌,会通过胃——食管反流进入口腔,广泛存在于牙齿、唾液中,所以有家族聚集性。
如果餐具不洁,食用了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都有可能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
外出就餐时,建议使用干净卫生的餐具,吃火锅时要用公筷,且涮肉完全熟了后再食用。
家庭中若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为避免全家感染,也建议“分餐制”,患者本人可以使用容易消毒的不锈钢筷子,牙刷等个人生活用具更不宜共用。
此外,对婴幼儿喂食时,切忌成人舌头试温、嚼碎后喂食。而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更将畅通无阻。
3、粪--口传播:处于蜗居的人,尤其是与多人共寝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较大。
当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旋杆菌,污染了水资源或是食物,会增加传播机会,包括家里没有抽水马桶也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口臭、胃痛、上消化道出血时,一定要警惕。
Hp不仅易传染,还有易生存的特性,且有一定的耐药性、复发感染等特点,所以科学检查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Hp检查
如果自我怀疑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通过c14呼气试验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您是否出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即便是治愈群体,也需要适时复查。
但如果您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别忘了做一个胃镜,特别是45岁以上从来没有做过胃镜的人群,甚至有家族胃癌史的人,明确胃里是否已经出现了早癌,再决定日后随诊和复查胃镜的频率。
当然,如果有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也进行检查。
根除治疗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都建议接受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10-14天不等。一旦开始治疗,切记不可中断,否则杀菌不完全而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会给今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一定要遵医嘱,切记!切记!切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xwoae.com/jbyy/19173.html